于东汉章帝元年(公元76年)始设立县治,明洪武年间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改名漳县至今。全县现辖4镇9乡,总人口19.8万人,年平均气温7.2℃,无霜期155天,平均日照时数2313小时,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属湿润、半湿润气候。
漳县交通畅达,内外联系便利。处在兰州市与天水市之间,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甘川公路(G212)穿境而过,漳武(漳县至武山县)公路横贯东西,经漳文公路(漳县县城至陇西县文峰段)至陇海铁路仅30公里,交通比较便利;市话装机容量6000门,移动通信网络日益健全。
漳县物华天宝,资源十分丰富。一是农业资源。全县有耕地面积47.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25科68种,其中粮食作物以小麦、蚕豆、洋芋(土豆)、玉米、青稞为主,经济作物以油料和中药材为主。蚕豆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蚕豆之乡”。二是林草资源。全县宜林面积81万亩,森林面积39万亩;天然草场131万亩,年产草量54.8万吨,载畜量60.2万个羊单位。三是中药材资源。中药材共约440个品种,主要有当归、党参、冬虫夏草、黄(红)芪、柴胡、板兰根等。其中当归属“岷归”系列,驰名中外,年产量5000吨左右。四是水利水力资源。境内有漳河、龙川河、榜沙河三条主要河流,河道总长154.2公里,年径流量3.582亿立方米,入境水1.66亿立方米,共计5.24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3348立方米。各河PH值在7.0-7.6之间,适宜水电水产开发及人畜饮用。五是矿产资源。县境内已发现的可供工业开采的矿种达25种,其中岩盐储量3亿多吨;石灰石储量在16亿立方米以上;金矿为中型矿,品位5—15克/吨;红柱石属国内大型矿床,远景储量约1亿吨。六是旅游资源。漳县地质地貌奇特,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远。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处,新石器文化遗迹三处。贵清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暨贵清山、遮阳山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由贵清山和遮阳山两个景区组成,贵清山景区世称“贵清仙境”;遮阳山景区被专家称之为西北地区罕见的独具天坑地缝特点的旅游探险极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元墓群”因葬有元代被封为“三王十国公”的汪氏家族200余人,被誉为“海内之最”,有较高的旅游考古价值。七是劳动力资源。全县有劳动力9.2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8.6万人,城镇劳动力0.67万人;富余劳动力3.4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央及省、市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解决温饱这一历史课题,坚持以扶贫攻坚总揽全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1998年全县整体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5亿元,,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12.27万人减少到1.64万人,贫困面下降到8.9%。2010年大口径财政收入5655万元,占预算5240万元的107.9%,比上年同期3300万元增加2355万元,增长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