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党员干部应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始终以诚心听民声、以匠心解民忧、以恒心纾民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换取群众“放的下心”,守好自己的初心。
以诚心听民声,让群众多一些安心。回望来时路,我们党始终把为民造福刻画在“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同甘共苦里,倾注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点滴服务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访真贫、问真苦,走遍了全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年的新年问候都深深惦念和牵挂着困难群众,每每走进群众家中,总书记总会揭开锅盖、打开冰箱、捏捏被褥,真心感受群众冷暖......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党员干部应永葆赤子之心,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把人民满意、人民高兴、人民赞成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一些“热情相助”、少一些“冷眼旁观”,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应付了事”,用自己的“务实行动”换取群众的“怦然心动”。
以匠心解民忧,让群众多一些舒心。基层工作面广量大,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越是千头万绪,越要化整为零、化繁为简,耐心细致地抓落实。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干事之要。人民需要是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出发点与着力点,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先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角度考量,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如此才能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得到人民的认可。党员干部应不断提升善学善思、善谋善为、善作善成的能力,以不厌其烦的耐心、见微知著的细心、磨杵成针的恒心,从群众的“柴米油盐”等细微之处着眼,通过列清单、立项目、明责任、排进度等方式,以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更加高质高效的工作,更加精细精准的服务,抓一件、成一件,以响当当、硬邦邦、“有分量”的政绩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以恒心纾民困,让群众多一些信心。“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回顾百年党史,从人民解放到改革开放,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党以久久为功、抓铁有痕的决心,践行为国为民的初心使命。党员干部应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直面问题矛盾、勇于争先创优,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办好“眼前事”,一锤接着一锤干好“长远事”。通过建章立制、常抓不懈,切实破解困扰群众的“老大难”,啃下阻碍发展的“硬骨头”,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用高质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