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峥嵘,征程如歌。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四周年的光辉时刻。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巨轮,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坚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理想信念,被习近平总书记喻为共产党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之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支柱。回望征途,“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八载,在戈壁深处升腾起轰动世界的惊雷,铸就共和国最坚实的盾牌。“燃灯校长”张桂梅以孱弱之躯燃起希望之灯,缠满胶布的手攥紧孩子们的未来,创办华坪女高,托举山区女孩改写命运的翅膀……崇高的理想绝非空洞口号,它早已熔铸于血脉,践履于足下。身处伟大时代,党员干部更需主动汲取思想养分,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与实践伟力,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要常怀敬畏之心,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在原则考验前立场坚定,在利益诱惑前心如止水,恪守政治纪律与规矩,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诚,永葆为民之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奋斗历程始终围绕这一根本目的展开。新冠病毒来袭,无数白衣战士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逆行冲锋在最危险的前线,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长城,那凝聚在防护服下的,是人民至上的如山使命。黄沙漫卷的兰考焦渴呻吟,我看见焦裕禄用被病痛顶破的藤椅丈量大地,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为百姓栽下泡桐千顷,那深植于人民心田的,是为民服务的赤子深情。历史深刻印证,唯有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党的事业方能生生不息、基业长青。作为扎根基层的工作者,务必沉下身心倾听民声,常入农家院落、勤走阡陌田间,在促膝交谈中感知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难事当家事,以无悔付出换来群众的安心、舒心、放心。
激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砥砺奋进之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族复兴绝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置身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民族复兴步入关键阶段的历史关头,我们见证着非凡成就: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终结绝对贫困……党领导人民不断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上,我们尤需兼具“守正”的定力与“创新”的锐气。一方面,要夯实民生根基,着力织密“一老一小”保障网络,破解看病入学等民生痛点,以温情治理促进社会融合。另一方面,更要敢于锐意改革,打通成果转化瓶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广大党员干部当勇担时代重任,砥砺奋斗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磅礴力量。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