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出版的第七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以“六个坚持”总结了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其中一条便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创新发展再提要求,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农村改革任重而道远,基层干部身在一线,务必深刻领悟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挺膺担当敢创新,不断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推动农村发展数“智”创“质”、农村建设以“新”促“薪”、农村治理转“绿”生“利”。
探“脉”深耕,持“滴水穿石”之功,溯文化根系,重燃基因星火。“礼失求诸野”,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泉州蟳埔村“簪花”和“耗宅”、淄博“烧烤”和“琉璃”、天水“麻辣烫”和“伏羲庙”……这些地方特色的爆火,正是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的写照。基层干部要深“挖”细“耕”,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鼓励村民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电商相结合,完善农村群众文艺扶持机制,增加乡村文化产品服务供给。要以“新”促“薪”,通过新媒体传播乡土文化,打造“网红村”形象“身份证”。
筑“桥”通联,汇“百川归海”之势,搭创新平台,激活乡村脉动。“天堑变通途”,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业创新”。基层干部要拓“路”架“桥”,充分发挥乡村特色,在乡村组建创客空间,吸引返乡青年、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要以“创”促“昌”,鼓励乡村年轻人参加“乡村创新创业大赛”,精准发掘乡村创新潜能,护航优秀项目落地生根。
播“慧”育苗,承“薪火相传”之志,推智能教育,唤醒乡土智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直播平台成为“最强带货员”,也多次在各地考察时强调电商对于扶贫助农的作用。农村百姓搭乘“电商快车”迫在眉睫。基层干部要织“网”筑“基”,率先学习电商运营、短视频制作等技能,以一带多,编织智慧教育服务网络,筑牢数字化乡村人才底座。要以“智”促“质”,开设电商、现代农业技术等课程,形成“传帮带”氛围,以“高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高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