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改革为了人民的“历史主动”、凭借改革依靠人民的“历史伟力”、坚定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历史追求”,夙夜在公、勇毅前行,让全面深化改革与人民至上双向奔赴,“撞个满怀”!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史主动,“为了人民接续改革”,永葆改革之“初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旨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世界的汪洋大海,千帆竞发”,党带领人民在46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永远是共产党人最质朴的追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变革中,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着力疏通“堵点”、解决“难点”、发扬“优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历史伟力,“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增强改革之“动力”。依靠人民推进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在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既当国家的主人,又当改革的主角。46年改革开放,从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浦东闯关”再到“雄安启航”以及“海南弄潮”……无不彰显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要“以心换心”,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改革的各项计划、政策规划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顶层设计与社情民意紧密结合,为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历史追求,“改革成果人民共享”,检验改革之“得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动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项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改革举措,一笔一画描绘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画卷。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保持“滴水可以穿石”的韧劲,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定能行稳致远。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