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LOGO

天下贵清  康养漳县
图标 当前位置:首页 > 组工网萃 > 组工网萃

用“六尺巷”精神助力新时代“枫桥经验”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8日来源: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作者: 点击:

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总书记在六尺巷考察时说,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总书记此次安徽之行,以文化开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所有中华儿女应将“六尺巷”中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理念根植于内心,践行在实际生活之中。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更应从总书记的考察讲话中汲取智慧和动力,主动歌颂、传承和运用好“六尺巷”精神,助力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

歌颂好“六尺巷”精神,让其影响深入人心。坐落在安庆桐城市城中的六尺巷,宽不过两米,长不过百米,却因为一段“礼让”故事和其中蕴含的“和为贵”理念而闻名于世。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为官,桐城老宅旁有一块空地,邻居吴氏扩建宅院,欲挤占两家间的空地。家人修书一封送到京城请张英定夺。张英复信:“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信后,主动将院墙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亦让三尺,让出了这条六尺巷。一条窄巷,因一个“让”字而天地宽,成为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今天,在桐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六尺巷”的影子:马路上是写着“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的标牌;街头墙壁上是有关“六尺巷”的漫画;孩子们的书本中写着“六尺巷”的故事……

传承好“六尺巷”精神,让其价值历久弥新。总书记曾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张耘,“六尺巷传说”主角张英十二世孙,现在是六尺巷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在20多年的社区工作中,他常用“六尺巷”的典故劝导人,祖先的处世智慧帮助他化解了不少社区矛盾、邻里纠纷。优化社区人文环境,创建和谐社区张耘组建六尺巷剧社,定期开展家风家教讲座,依托故事内涵诞生的“六尺巷调解法”被运用在社区日常工作中为传播推广“六尺巷传说”,利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为景区游客讲述六尺巷故事,弘扬和谐礼让精神为促进家风家教与学校教育融合,走进校园,为学生全面讲解六尺巷故事情节,分析故事内涵,让和谐礼让的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广大党员干部都应向张耘学习,争做“六尺巷”精神的积极践行者和传承者,共同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运用好“六尺巷”精神,让其助力枫桥经验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有14亿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负”,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桐城市将“六尺巷”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各领域,充分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创新形成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桐城市人民法院更是将“六尺巷”精神应用于司法调解之中,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形成“六尺巷调解法”,实现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到有效开展基层治理的转化升级。2023年全国两会上,以“六尺巷”命名的调解方法,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202311月,“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入展枫桥经验陈列馆。桐城市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和“六尺巷调解法”都是“六尺巷”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一地之计”到“一国之策”,从乡村治理的实践经验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六尺巷”精神都在以各种方式助力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