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LOGO

天下贵清  康养漳县
图标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漳县:激活“红色细胞”助力乡村振兴“蝶变”

发布时间:2022年9月20日来源: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作者:宗玉民 点击:

近年来,漳县坚持从优培养发展和从严教育管理相结合,全面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整体素质,不断激发生机活力,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主动担当、带头作为,助力乡村振兴“蝶变”。

注重抓源头、优结构,建强乡村振兴“先锋队”。坚持择优培养、突出重点、严格程序,高标准铸造推进乡村振兴的农村党员先锋队。一是教育引导抓源头。持续深入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聚民心活动,积极引导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农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培养入党申请人和积极分子1600余名,为发展党员注入“源头活水”。二是突出重点优结构。坚持年初制定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针对农村党员老龄化等问题,提出向农村倾斜、向妇女倾斜、向老党员超过50%的村倾斜和以35岁以下优秀青年农民为主的发展思路,确保每村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青年党员。2022年计划发展青年农民党员102名,占全县发展党员总数的2/3,目前已发展76名。三是严格程序提质量。制定出台《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办法》,巩固提升排查整顿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试点工作成果,实行发展党员由基层党委和县委组织部“双重预审”,按照“两必谈三备案四票决五公示六不批”要求,严把“入口关”,对入党人员多重“体检”,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注重抓教育、提素质,炼就乡村振兴“铁肩膀”。坚持把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提升农村党员追赶发展的能力。一是强化经常性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实行党员学习教育“积分制”管理,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常态化。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微信交流群等网络平台作用,采取召开庭院会、板凳会、炕头会等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学习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二是强化集中性培训。认真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积极采取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县级层面对135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轮训,以乡镇为单位举办党性教育、实用技能培育及创业致富培训42期,培训农村党员2100余人次。岁末年初,以村为单位开展农村党员“冬训”,确保每名党员集中培训不少于32学时。三是强化实践性锻炼。建立完善“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划分网格763个,确定党员联系户1320户,深入开展农村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和“星级创评”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今年来为群众帮办实事、解决难题1100余件,让农村党员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淬炼党性、锤炼过硬本领。

注重抓管理、强服务,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坚持分类施策、创新载体、强化激励,引导农村党员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分类施策强管理。实行“双管村官”办法,推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五常管理法”,规范村干部坐班值班,督促在职党员履行职责。根据农村实际和群众需求,设置纠纷调解、环境治理等10类岗位,通过“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引导3000余名无职党员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为家乡添光彩”主题活动,先后有45名在外经商务工党员为家乡捐助18.2万元疫情防控物资,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二是创新载体强引领。聚焦漳河龙川河特色经济带建设,组织实施“双构建双提高”工程,组建产业带(片区、联合)党委8个,开展百名支书“谈党建话振兴”活动108期,实施“书记党建项目”146个,深化“双育双富”计划,鼓励农村党员创办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315个,培养致富能人236名,打造产业基地32个,辐射带动135个村党支部带领1.2万户党员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高原夏菜、中药材、中华蜂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春种秋收”农民型党员向“早种晚收”经营型党员转变。三是激励关怀强动力。开展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加强党内人文关怀,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建立困难党员“结对帮带”机制,引导259名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与383名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根据民主评议结果,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激励,推荐690名党员当选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坚持节假日组织开展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走访慰问活动,为426名老党员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了服务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动力。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