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县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的新途径,分类施策、分层管理,不断提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质效。
一是“目标式”管理,让在职党员“有为”。制定印发《漳县“双管村官”实施办法》,积极推行“双诺”“双评”“双挂钩”机制,紧紧围绕权责落实、重点任务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5个方面,以本村整体规划、班子队伍建设、主导产业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四抓两整治”举措落实、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等内容为重点,采取“年初承诺+年终评议”的方式,督促村干部主动思考、积极谋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提升自我。目前,全县135个村“两委”班子和565名村干部已全部完成年初承诺,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党员群众承诺年内办理实事2300余件。
二是“定责式”管理,让无职党员“有位”。围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群众利益、发展农村经济、美化农村环境、倡导文明新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设立了理论政策宣传岗、党务政务监督岗、科技推广示范岗、扶贫帮困岗、信息咨询服务岗、社会治安维稳岗、公共设施维护岗、参政议政岗、民意收集岗、文明新风岗等10个岗位,根据村情实际、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通过“党员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的方式,为1900余名农村无职党员搭建了发挥作用的平台,让他们亮出身份,守岗履责,为民服务,实现了农村无职党员“无职有位、无职有责、无职有为”。
三是“跟踪式”管理,让流动党员“有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依托甘肃党建APP、学习强国、微信等平台,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不定期通过打电话、手机视频、微信聊天等方式联系党员,了解党员的思想状态、外出务工状况和存在的实际困难等,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实行组织生活“在线”管理,组织开展“创办一个项目、引进一项技术、提供一条信息、带富一方群众”的“四个一”活动,积极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献力,让流动党员“有家”有作为。
四是“帮带式”管理,让困难党员“有路”。建立生活困难党员联系帮扶机制,积极整合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土专家”等各类优势资源,采取“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的方式,帮助困难党员理清发展思路,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提振致富信心,让困难党员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截止目前,135个村建立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对子800多个,通过讲政策、送技能、找项目等方式,帮助解决实事难事1100余件。
五是“关怀式”管理,让年老党员“有用”。建立健全年老党员党内激励关怀机制,注重在生活上关心关爱年老党员,采取主动联系、送学上门、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等形式,定期向年老党员宣传党的理论政策,问计询策、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同时,充分发挥年老党员威信较高的优势,鼓励引导年老党员积极发挥余热,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监督,做好农村工作的“宣传员”“议政员”和“调解员”。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