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LOGO

天下贵清  康养漳县
图标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漳县:建强“三支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年3月23日来源: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作者:豆明刚 点击:

近年来,甘肃省漳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建强用好村干部队伍、农村党员队伍、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三支力量”,发挥各自优势,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一是建强村干部队伍,锻造乡村振兴“领头雁阵”。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领头雁阵”,选好“领头雁”,振翅必高飞。针对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人才短缺、后继乏人等问题,积极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和“一选两聘”工作,持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先后2次从尚未入编的项目人员中公开选聘35岁及以下、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51名,累计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村干部85名。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换届后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到38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达到76.7%,女性村干部占比达到25.6%,村干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性别构成等持续优化。健全制度机制,修订完善《“双管村官”实施办法》,制定《漳县村级干部报酬发放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实行村干部末尾淘汰制,对服务意识差、工作能力弱、群众意见较大或有违纪行为的及时进行调整,持续强化对村干部的考勤考核和日常监管。通过选派参加省市培训班、依托县委党校培训、乡镇培训等,每年对村干部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村干部能力和素质。

二是建强农村党员队伍,激活乡村振兴“细胞肌体”。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肌体,只有培养好了,才能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保持党组织的健康稳定。着眼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深化拓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聚民心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向党组织聚拢,储备入党申请人155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73名,发展青年农民党员85名。全面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村级实际和群众需求,设置政策理论宣传、科技推广示范、社会治安维护等10种岗位,引导1700余名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党员在助推经济发展、倡导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稳定、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中亮身份、作承诺,奋力作为、贡献力量。积极推进党员教育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县、乡、村联动打造党员学习教育“线上课堂”,让党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培训。扎实开展“三引四领一融合”党建引领脱贫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双育双富”计划,培养党员致富能人160余名,支持党员致富能人创办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315个,带动2200多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蓄好乡村振兴“源头活水”。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是促进农村发展振兴稳定的重要力量。为破解农村干部队伍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难题,持续拓宽选任渠道、注重能力提升、强化跟踪管理,切实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采取“个人自荐+党组织推荐+群众推荐”方式,按照个人申请、村“两委”会议研究、乡镇党委审核、公开公示、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储备村级后备干部669人,其中,致富带头人178人,返乡创业人员83人,回乡毕业生104人。按照“把返乡创业人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把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成村干部”的培养目标,建立健全“N+1”培养机制,全方位开展“传、帮、带”,并吸纳到村级重要工作和重点岗位中检验和历练,提前为他们“充电补钙”。建立后备力量信息库,定期组织开展考核考评和分析研判。先后将153名工作责任心强、实绩突出的推荐选举为村“两委”成员,将62名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培养发展为党员,对76名工作实绩不突出、无发展潜力、群众意见大的进行了调整补充。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