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县紧贴农村党员教育实际,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培训载体、拓宽培训渠道,着力打造实境课堂、掌上课堂、流动课堂、服务课堂,让党员教育活起来、新起来、实起来、动起来,确保党员教育取得实效。
一是“实境课堂”让党员教育“活起来”。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制定培训课程。采用“课堂+教育基地+模拟演练”实训模式,依托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先后组织全县2000余名党员参加漳县党性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聆听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党建实境课程学习。针对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规范、程序不严谨等问题,县委组织部精心制作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演练脚本,定期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模拟演练,通过情景再现、模拟演练、现场互动等实境教学模式,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掌上课堂”让党员教育“新起来”。充分发挥“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信息化平台作用,县、乡、村联动用好党员学习教育“掌上课堂”,定期不定期向广大党员推送时政热点、理论知识,运用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打破定时定点、统一组织党员学习培训的传统模式,让广大党员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培训。乡镇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强国”、“甘肃党建APP”学习平台积分评比活动,对学习标兵进行通报表扬,营造党员“比着学”的浓厚氛围;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微信群,推送“微党课”、开展“微讨论”、打造“微生活”、搭建“微平台”,形成支部“领着学”的好风气。
三是“流动课堂”让党员教育“实起来”。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群众举荐”的方式,从党校教师、退休领导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代表、乡土人才等专业能手中挑选组建了
“流动讲师团”,形成了“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先进党员讲奉献、乡土人才讲科技”的教育培训新格局。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农村党员“冬训”等工作,把“流动课堂”设在了乡村文化舞台、田间地头、厅房炕头,通过专题讲座、“三下乡”活动、讲党课等形式,将党的政策用最接地气、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党员培训的覆盖面。
四是“服务课堂”让党员教育“动起来”。打造“党支部+志愿服务队+农户”的模式,全面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村级实际和群众需求,设置政策理论宣传、科技推广示范、社会治安维护等10种岗位,引导1700余名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党员在助推经济发展、倡导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稳定、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中亮身份、作承诺,奋力作为、贡献力量。结合当前重点工作,组建政策宣传、返乡人员排查、民事代办、安全排查、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队伍,将年老体弱、身患残疾群众及留守妇女、儿童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切实为他们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看到党员干部的新气象、新作为。累计解决各类困难、问题415件。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