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县紧抓农村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以增强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为重点,在组织、队伍、阵地、产业等方面持续用劲用力,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以组织振兴引领擘画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建强“桥头堡”,锻铸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坚持以“四抓两整治”、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高标准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制定出台《乡村干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问责办法》和“月提示、季扣分”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建立“五级包抓”责任体系和联乡抓村和蹲点带片机制等务实管用措施,督促指导村党组织规范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村党组织议事决策制度。近两年,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9个,教育转化信教参教党员11名,函询基层党组织26个,责令每季度党建工作排名靠后的9名责任人在《说得清、干得实》党建电视专栏进行了公开承诺,指导7个乡镇74个村完成了“整乡推进”创建任务,着力解决了许多难点堵点问题,规范提升了村级组织权力运行水平,基层党建工作标准质量显著提升,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乡村组织体系逐步形成。
二是选好“领头雁”,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深化拓展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和“一选两聘”工作,2020年公开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27名,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村干部68名,从致富能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等人员中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669人,并吸纳到村级重要工作和重点岗位中检验和历练,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了优秀人才。积极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修订完善了《“双管村官”实施办法》,制定了《漳县村级干部报酬发放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持续强化对村干部的考勤考核和日常监管,调整村干部139名,通过选派参加省市培训班和依托县委党校培训等,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全覆盖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了能力和素质。顺利完成了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到34.5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达到78.6%,年龄和学历实现了“一降一升”,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是提升“主阵地”,搭建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坚持把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党组织活动和便民服务的主阵地,加大改造提升力度,采取县财政列支、县管党费补助、乡村自筹、争取省市委组织部补助和驻村帮扶单位支持等渠道,整合资金48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3个。按照“一室多用、多室共用”原则和“党建氛围浓厚、功能设施齐全、红色元素庄重、党员群众满意”标准,各村积极整合村级资源,逐步建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产业发展辐射、新型农民培训、先进文化传播、便民利民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严格落实坐班服务等制度,全面实行驻村干部、村干部工作日集中办公、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确保每个工作日至少有1名驻村干部、1名村干部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坐班服务,依托村级便民服务室,开展“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四是构建“新业态”,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立足推进产业振兴,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中的领导和引领作用,大力实施“支部+”精准脱贫,深入推进“双育双富”计划,指导乡村结合实际系统谋划特色产业,用好政策资金、盘活资源资产,持续推广“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培养党员致富能人160余名,支持村党支部和党员致富能人创办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315个,建立农村产业型党组织3个。积极组织实施9个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示范带动全县135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实现全覆盖,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1个、占52.6%,稳步实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项目,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引领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