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漳县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为重点,以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为契机,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举措为抓手,通过抓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层保障“四抓联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实施乡村振兴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抓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坚持把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作为抓实支部建设的有效手段,建立县乡党委班子成员党支部联系点制度和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分片包抓制度,17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和5名组织部部务会成员蹲点联系13个乡镇,包抓指导135个村,通过定期调研、讲党课、办实事等方式常态化开展联系指导工作。聚焦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持续深化“三链”建设,加大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党组织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引领发展中的作用,今年来,在产业链上新建党组织3个。建立落实每月“逢0”督办、定期通报、跟踪问效、专人帮教四项制度,规范“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管理使用,有效推动“线上线下”工作互融共促,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严格落实“四个一”措施和领导干部包抓制度,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行动,去年以来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9个,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显著提升。
二是抓队伍建设,配强乡村振兴“领头雁”。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工作,推行“一选两聘”模式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目前,120个村已实行“一肩挑”,占比88.9%;先后从尚未入编的项目人员中公开选聘专职村党组织书记51名,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村干部64名,村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能力素质显著提升。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储备工作,按照村党组织书记1:2,其他村干部1:1的要求,从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才、未就业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人员中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669人。积极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定期对全县村干部能力素质进行全面评估,修订完善《“双管村官”实施办法》,制定《漳县村级干部报酬发放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强化对村干部的考勤考核和日常监管,实行村干部末尾淘汰制,去年来,先后调整撤换工作思路不清、工作能力不强、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干部139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64名。
三是抓制度建设,把牢乡村振兴“定盘星”。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乡镇党委坚持每月研究1次党建工作,每次党委会都有党建工作议题。实行基层党建“月提示、季扣分”制度,县委组织部坚持每月初结合阶段性重点工作,向各党(工)委下发党建工作提示单,帮助基层党组织理思路、明方向;每季度根据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在各党(工)委平时考核成绩中扣分,并进行综合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在县电视台《说得清、干得实》党建电视专栏予以曝光,目前,已责令前三季度党建工作排名靠后的4名乡镇党委书记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公开承诺。制定了《乡村干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问责办法》,建立县级领导包统筹部署、部务会成员包督促指导、乡镇党委书记包谋划实施、驻村干部包任务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包具体落实的“五级包抓”责任体系,推动党建工作责任有效落实。
四是抓基础保障,夯实乡村振兴“压舱石”。深入开展“三引四领一融合”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行动,大力实施“支部+”精准脱贫,深入推进“双育双富”计划,培养党员致富能人160余名,鼓励支持村党支部和党员致富能人创办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315个。扎实推进党建带妇建工作,先后研究制定了党建带妇建“1+2”推进方案,创新开展了思想政治引领、巾帼脱贫攻坚等六个专项行动,建成种养产业巾帼示范基地6个,建立服装加工、农家乐经营等巾帼特色产业联盟4个,团结引领广大妇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巾帼力量。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统筹整合党费补助、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人才项目、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通过盘活资产、项目带动、回租承包、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135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实现全覆盖。同时,按照村级组织活动、产业发展辐射、新型农民培训、先进文化传播、便民利民服务“五位一体”功能定位,通过县财政列支、县管党费补助和乡镇自筹等渠道,整合资金400多万元,对9个120平方米以下和3个因灾受损及年久失修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提升,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和群众的文化需求。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