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LOGO

天下贵清  康养漳县
图标 当前位置:首页 > 漳县动态 > 漳县动态

漳县文化体制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9年7月18日来源:定西日报 作者: 点击:

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国务院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战略举措。漳县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在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中枢作用,突出“聚焦服务功能一体化、聚焦共建共享社会化、聚焦统筹调配科学化、聚焦文化资源均等化、聚焦文化服务效能化”五个“聚焦”,边试点推广、边总结推进,推动全县各乡镇分步开展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县13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馆和图书馆分馆,13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了相应的服务点,配备了副科级乡镇文化站长13名、文化专干44,村级文化公益性岗位270,统一定制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标识牌及总分馆牌子,实现了有机构、有阵地、有队伍、有经费、有设备、有图书、有制度、有活动的“八有”目标,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统一管理、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使宣传教育、组织管理、文艺培训、群艺创作、优秀文化传承和文化流动服务“六大”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聚焦服务功能一体化,构建县有总馆、乡镇有分馆、村有服务点的总分馆制建设框架体系。2018年初,漳县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把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作为提高文化机构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实现全县总分馆建设的标准化、均等化,制定了《漳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意见》及服务规范,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县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做到逐层负责、责任到人。

二、聚焦统筹调配科学化,打造联网化通借通还、系统化调拨运转、统一化业务培训、自动化系统管理的图书服务格局。利用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和资源,着力打造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总分馆及服务点图书的通借通还,打通群众借阅图书的“断头路”,实现随时随地“借”与“还”。分馆定期将各馆图书送至总馆;再由总馆分拣后,用流动图书车统一配送分各馆,真正实现了“统一证件、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服务”,发挥图书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两年投入资金90万元,为县图书馆(总馆)集中采购图书27456册、为每个乡镇分馆配备2112册。

三、聚焦文化资源均等化,实现总分馆公共文化服务在阵地化、组织化、常态化中开展。整合县域内群众文艺和公共阅读方面的人才队伍、有关经费、相关设施、馆()藏文献等文化资源,盘活总量,优化配置,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实现互联共享,发挥漳县文化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县文化馆新馆投入使用,县图书馆新馆总藏书量达4.2万余册、报刊300余种、读者席位200,配备了流动图书车,馆内常设图书阅览外借室、期刊阅览外借室、书库、报纸查阅室等8个服务窗口,实行计算机现代化管理。为全县135个服务点各配送图书228,为全县13个乡镇图书馆分馆配送图书2112,配备借阅电脑13,建成数字总馆分馆大数据平台,即将投入资金39万元,13个乡镇分馆建设数字图书馆。

四、聚焦文化服务效能化,探索群众点菜、总馆下单、分馆主厨的服务模式。目前,135个村落实公益性文化服务岗位人员135,实现了村级全覆盖。开展“走百村进千社”文化服务、文艺演出、送戏送书画下乡等活动。全县已组建小分队23,招募文化志愿者96,在全县镇村及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区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送文艺、送书画、送图书、送文博展、送手工制作技艺、送国学、送电影等960余场(),让广大群众便利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增强了脱贫志向和智力,助推了精准扶贫。以“送戏下乡”为平台,鼓励、引导群众自发组建村级文艺队121,群众演员2263,组织开展以春节和农村民俗活动为主的文艺演出活动,推动“双百千万”文化惠民行动深入开展,实现了文化活动的常态化。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创办了“漳县非遗公开讲堂”,依托这一平台,积极实施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乡村、进工地”的“六进”工程。

漳县的总分馆制改革已经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重视基层和群众享受文化的权利,实实在在凸显出了改革红利。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