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在以党建为引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激发活力、助推脱贫的实践中积累了先进经验。为学习经验、启发思路,定西市社会组织党委组织有关人员赴福州市进行了学习考察,总结梳理了如下经验启示。
一、经验做法
(一)坚持以加强领导为关键,着力夯基础促规范。福州市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作为提高社会组织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集中推进“两个覆盖”,夯实了工作基础,提升了规范化水平。
一是集中推进“两个覆盖”。组织召开社会组织集中组建党组织工作推进会,对符合组建条件的社会组织分两批集中组建党组织,着力提升党组织覆盖率,对因无党员暂时未组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做到党的工作全覆盖。
二是夯实党建工作基础。通过选好一名党支部书记、建好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员队伍、建设一个合适的党员活动场所、健全一套完善的党建工作机制,严把党组织组建关,夯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有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是推进党建规范化建设。坚持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进社会组织党建规范化建设,强化党建工作跟踪指导,指导社会组织建立党员活动阵地、开展组织制度上墙、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等,促进了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
(二)坚持以融入中心为突破,着力抓创新促提升。福州市找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将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组织中心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着眼互利共赢,创新工作思路。党建工作能不能和社会组织发展的目标一致、思路合拍,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与基础。福州市春伦茶叶有限公司党委受益于茉莉花茶加工制作中无形的花香融入有形的茶叶启示,在党建工作中探索开展融入沟通、引领思想、融入生产、引领创新、融入培养、引领成长,“三融入三引领”工作法,实现了党建和企建的有机融合,开辟了企业和党组织共同成长、互促共进的新模式。
二是围绕单位组织架构,创新党组织设置。仓山区金洲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引进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在社会组织进驻社区时对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同孵化”,根据社会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党组织体系,使党的组织嵌入社会组织体系,实现了融合融入、互促互进。
三是围绕群众需求,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鼓楼区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支部“桥梁纽带、党建领航”作用,开展党员服务进社区、廉政教育、帮困助弱、建言献策等活动,将党建工作和专业社工服务相融合,形成了党建引领
“三社联动” 的新格局。鼓楼区军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从社区居民需要出发,探索开展“筑牢社区党组织‘一个堡垒’,建设社区工作者、党员和志愿者‘三支队伍’,建立共同参与机制、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基本建设保障机制、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党建责任落实机制‘五项机制’
”“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实现爱在社区、美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
(三)坚持以建强队伍为核心,着力抓选育强履职。加强党员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福州市将党建与管理“双肩挑”,将党员和人才“双培养”,将政治素质高、业务本领强的优秀人才选派到各级党组织班子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方面,将党建与管理责任“双肩挑”。考察的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党组织无论管理层还是普通党员,都根据不同业务岗位、身份特点,实行各级党员领导“分类定责”和普通党员“一岗双责”,做到业务和党建同时抓,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鼓楼区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同志服务社区四十年,始终坚持“真心为民、敢拼会赢”的人生信念,将落实党建工作与做好社区服务“双肩挑”,打造出了“习总书记放心、老百姓安心”的好社区。
另一方面,将党员和人才“双培养”。福州市社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和人才的双培养、双融合工作,如仓山区金洲社区党员服务站通过整合利用区域资源,引进优秀的社会组织资源进驻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将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党组织“同孵化”、将党员和社工人才“同培养”,有效推进了专业社工人才和党员队伍建设。
(四)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统揽,着力促认同强事业。福州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牢固树立了“强引领、促认同”的理念,坚持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开展党建工作,做到抓党建、促发展、党旗红、事业红。
一是以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发展。福州市闽人阳光公益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单位创建活动,实现抓党建、促发展的目标;马尾区智睿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着眼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党建引领,以青少年的需求为着眼点,通过引入台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为留守儿童提供资源链接、个案辅导、家庭教育等多样化的专业服务,推进了社会人才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
二是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服务水平。鼓楼区三坊七巷学习促进会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以三坊七巷历史人文为背景,开设“家风讲台”,开展“文明家风进社区”宣讲,服务当地居民;仓山区金洲社区秉持“共驻共建、志愿服务”理念,以党建工作为龙头,通过“党建+三社联动”,抓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核心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了“管理齐心、环境舒心、治安放心、文化欢心、服务贴心”的“五心”社区。
三是以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福州市闽人阳光公益综合服务中心党支部通过对接下属的培训学校和企业,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开展技术培训,实行免学费、免住宿费、免伙食费,学成后取得相应证书推荐就业;台江区服装商会党支部、福州市仙游商会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建+百会联百村”,组织会员企业与当地贫困村结对帮扶,通过开展制衣、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学成后输送到会员企业就业,帮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
二、几点启示
(一)赢得政治认同,树立双赢理念是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前提。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既要依靠党组织的有力推动和积极作为,也要依靠职工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更要依靠会员单位的认可和服务对象的支持,这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组织以党建作为领航发展的风向标,在开展服务活动时,让党员广泛参与,并充分听取党组织的意见建议,让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作用发挥得更好,让会员企业家、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人对开展党建工作更加理解、更加认同,使党建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在融入中心中发力,在推动事业中有位,最大限度地凝聚政治共识,促进政治认同,实现社会组织人士自觉自愿听党话、跟党走,党建引领事业强。
(二)紧贴工作实际,注重载体创新是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方法。福州市紧贴各类社会组织实际,将做好党建工作使命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愿景相结合、与深化“三社联动”做好基层社区服务相结合、与服务基层困难群众相结合,探索开展的适合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的“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党建+三社联动” 、三融入三引领等党建工作载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党建强、事业强。这启示我们,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把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作用发挥的好坏作为检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实际,紧贴中心、创设载体,注重采取小型、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注重运用网络、微信等平台线上互动交流的形式,使党组织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三)壮大党员队伍,建强党务力量是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务干部是做好党的工作的骨干力量,做好党建工作首要任务是激活细胞建强骨干。这启示我们,一方面,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力度”要求,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注重把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注重在没有党员或只有个别党员的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切实壮大全市社会组织党员队伍。另一方面,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通过多样化选用、规范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制度化激励等方式,不断选优配强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特别是选任一批像林丹一样的优秀党组织书记,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
(四)强化责任落实,坚持齐抓共管是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路径。社会组织量大、面宽,涉及的层级多,抓好党建工作不是一两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做好的,需要全面统筹、系统推进、形成合力。我市尽管目前在管理体制上明确了业务主管单位设立党(工)委的,所属社会组织由业务主管单位党(工)委负责;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和有业务主管单位但主管单位未设立党(工)委的,所属社会组织党建由社会组织党工委负责;农村(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乡镇(街道)党委兜底管理的领导体制,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业务主管单位党(工)委的主管责任和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乡镇(街道)党委兜底管理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加之,全市的社会组织党建领导体制正在理顺当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组织党建责任不明晰和缺失的问题。学习福州市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经验,就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督促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明责、履责、督责,形成合力,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力有效地开展起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