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力度,着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两支”队伍,强化人才对扶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定西市农业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在充分调研、咨询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定西市农民教育培训“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万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25万人(次),重点落实“四大”任务,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
落实“四大”任务
一、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以上,其中生产经营性9000人、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6000人、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100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万人,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9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的10%以上,其中培养生产型3万人,经营性0.6万人,技能服务型0.5万人,技能带动型0.5万人,社会服务型0.4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25万人次,使每个受训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完成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培训2000人以上;培养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人才250人以上。
二、加强培训体系和基础条件建设。成立农民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机构,依托市、县(区)农广校成立市、县(区)农民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中心,强化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建设市级培训机构4所、县级培训机构21所、乡镇培训基地119个、村级培训点869个,基本实现乡镇、贫困村全覆盖;建设农民田间学校100所;建设实训基地建设20个;建设区域特色产业现场教学基地建设10个。
三、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评价机制。健全资格认定制度,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以上、认定率达80%以上,认定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技能鉴定)5万人以上、认定率达100%;健全职称评审制度,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达到1万人。
四、健全农民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建立奖励制度,推行由政府主导、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出台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鼓励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科研推广、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支持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经济实体;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向种养加能手、经营能人、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提供金融扶持,切实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扶助力度。
实施“六大”工程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依托国家、省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充分发挥市县(区)农广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统筹利用临洮农校、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农机校等现有培训资源,依托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社会化资源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大力培育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整合各类农民培训资源,坚持需求、培训、评审、扶持紧密衔接,以全市869个贫困村的青壮年劳力、返乡农民工为重点,以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三、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工程。依托市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重点对有学习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的农民,开展公益性免费中高等职业教育。
四、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全市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能够引领全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
五、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工程。在选用农业部、省农牧厅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起上下贯通、分工明细的培训资源建设体系和丰富、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培训教材体系。
六、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工程。全面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要求,重点以市县区农广校为主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