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LOGO

天下贵清  康养漳县
图标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时政要闻

唐晓明:解放思想担当作为 真抓实干决战脱贫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7日来源:定西党建网 作者: 点击:

解放思想担当作为 真抓实干决战脱贫

——赴四川凉山、贵州六盘水毕节考察报告

11814日,我市考察组赴四川省凉山州、贵州省六盘水市、毕节市学习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产业发展和“三变”改革情况。通过实地考察,目睹体验了两省三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广视野谋划、新理念改革、大手笔投入、高效率建设,所到之处无论是干部的精气神,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成就都令我们惊叹深思,考察之行亲身感受了穷则思变,变则通达的精神魅力,碰撞领悟了“无中生有谋发展,好风借力上青云”的改革创新思维和当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人心思进、共谋发展的氛围和干事热情。大家一致认为,定西作为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我们之间的差距不仅是工作落实的差距,更是理念思维的差距,其富有特色的实践和成功有效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基本情况

在“彝族老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我们重点学习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工作,实地考察了与我市凯凯种业有限公司有广泛合作、西南片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重点龙头企业——凉山州良圆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PPP模式建设的西昌市礼州花卉园区,高海拔高寒彝族聚居村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德昌县永郎镇和小高镇的农光互补产业项目和枇杷产业园区等。与凉山州缔结为友好市州,签订了友好市州合作框架协议内容,两市将在推进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及新兴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商贸金融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携手决胜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著名的毕节试验区毕节市,我们重点学习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及试验区建设,实地考察了纳雍县勺窝镇联新村、厍东关乡玛瑙红樱桃扶贫产业园、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由恒大援建的奢香古镇及“两院三校”、蔬菜育苗中心、大西南纯种安格斯牛第五育种场、毕节试验区同心展览馆等。该市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创新讲习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讲习培训网络,创建的“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为农民“传递声音、提高素质、增强本领、转变观念”,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农民培训、教育脱贫和文化扶贫的新路子,真正起到了凝聚民心民力、推动民富民强的作用,得到了习总书记的肯定和称赞。在全国以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发源地六盘水市,我们详细了解六盘水市在“三变”改革工作中的股权分配、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参与入股及农业产业扶贫等相关工作情况,实地考察了钟山区月照养生谷、钟山区委党校、凉都国学馆、大河堡·凉都花海、“三变”展示中心、润永恒猕猴桃基地、野玉海海坪千户彝寨等地。该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三变”改革为引领,以“五全六化”为目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平台,按照全域生态、全域产业、全域扶贫、全域旅游、全域文明“五个全域”发展理念,推进产业规模化、建设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利益股权化、设施联通化、管理信息化,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二、感受与启示

地处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六盘水市、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毕节市以及四川大山深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跟我们定西一样都是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虽然他们降雨量比较丰富,但共同的贫困特征是人口增长快,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教育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以自给自足和第一产业为主。通过实地考察、沟通交流,给我们考察组一行最深的感受主要有: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逆势而上。他们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专注发展,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放眼全球和国内市场,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打好经济发展“翻身仗”。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农旅文融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快速提升。2013年以来,六盘水、毕节、凉山GDP年均增长14%13.5%8.2%,今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1.6%11.0%6.6%,其中贵州两市均高于全国生产总值7.2%的增速,凉山州也高于我市3.7%的增幅。二是聚力脱贫攻坚战役坚决有效。无论是党委政府,还是责任部门以及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烈浓厚,部门之间整体协作配合意识强,广大干部鼓足干劲、卯足拼劲,所有工作都与脱贫攻坚同心同向同步同力,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干部执行力强,整个区域呈现一番火热的脱贫攻坚大决战场面。正如凉山人说脱贫攻坚关键在干部这根“绣花针”。广大党员干部只要“能吃苦、讲奉献”“不怕脱皮”,“绣花针”才能精准发力,群众才能“真脱贫”。三是扶贫产业带动收入快速增长。建立“人对产业、产业对人”的工作机制,打造产业集群,促进扶贫产业与精准脱贫有机对接,通过“三变+”等方式,活化“沉睡”的各类要素资源,构建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特色产业全链条上带动群众收入快速增长。2013年以来,六盘水、毕节、凉山三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8%13.3%12.8%,今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9.7%10%10.3%,均高于我市9.1%的增幅。四是以规划引领生态旅游提速转型。坚持“全域旅游”战略,着力构建全区域、全产业、全业态发展的“大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品牌提升、文旅融合、旅游富民为重点,把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体育、交通城建、旅游地产等项目都纳入整体发展规划,挖掘做足地域民族文化品牌,注重大规格宣传推介,真正形成了全域联动、整体提升、项目支撑、加速跨越的发展态势。2013年以来,六盘水、毕节、凉山森林覆盖率年均分别增长1.76%3.16%2.6%2016年分别达到52.77%50.28%45.1%,远高于我市的13%,实现了生态与扶贫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通过以上深刻的感受,结合定西发展实际,给我们的启示有:

一要学习时不我待的干事激情、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激励全市上下加快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当地党委政府聚焦脱贫攻坚战役,以宁可干部脱皮也要群众脱贫的苦干实干、挑灯夜战精神,始终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充满危机感和责任感,在工作推进中能够敏锐把握政策变化,与农户脱贫和发展需求同心同行,形成了一支“脱皮掉肉也要干成事”的脱贫攻坚队伍。无论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还是“奉献、包容、创新、超越”的新时期六盘水精神,以及六盘山市钟山区“创新思维干、解放思想干、甩开膀子干、拎着帽子干”的“四干精神”,都是我们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力量源泉,不仅要学他们以改革创新求突破、推转型的成功模式,更要学他们时我不待、只争朝夕、勇于实践的干事热情和善创新、敢担当、有作为的精气神。

二要学习他们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唤醒农民主体意识,构筑利益共同体,确保全市脱贫路上不丢一户、不落一人。发端于六盘水的“三变”改革,采取“就地取材、异地置业、金融联姻、创办实体、抱团发展”等方式,通过打造村集体、农户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合体,让农民直接成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投资者和受益人,让农民拥有股份,实现“耕者有其股”,持续稳定增收。这是农村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土地革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促使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因资源、资金、农民分散而阻碍农村发展的困境,特别是设立的“勤劳致富股”,奖勤罚懒,有效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同时,贵州毕节市创造性通过“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效唤醒了贫困群众主动参与脱贫的主体意识,讲习所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政策、理清思路,既给群众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我们要学习借鉴这些好做法,“嫁接”在定西开花结果,拓展“三变+N”模式,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激活激发全市农村各种资源要素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革脱贫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学习他们劣势变优势,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生态与经济互融共促,实现全市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六盘水市属喀斯特地貌地区,山高坡陡、耕地破碎、生态脆弱,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7%,山地劣势是发展的重大阻碍,他们注重把“山地劣势”转变为“山地优势”,把成长空间大、最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做实成产能,实现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最大化。将优质的气候资源、生态资源以及技术技艺等以股份化形式纳入“三变”体系,配股给农户增加收入,活化了农村各类要素资源,让地域特色转化为优势产业。毕节地区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区,始终坚持基础先行,以水、电、路、房、讯、寨等为重点,加快农村路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危房改造、清洁能源、生态绿化、电网改造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2016年底,实现乡乡、村村通沥青(水泥)路,高速公路“县县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修起了小洋楼,并且群众掌握了致富技术,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四川凉山州坚持生态立州,西昌市下大决心保护和改善邛海生态,投入50亿巨资花四年时间分六期建设逐步恢复邛海湿地,使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的邛海水域面积恢复至上世纪鼎盛时期的34平方公里,建成了著名的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极大地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学习他们突出规划引领、多规合一、资源整合,让城乡每一寸土地和要素都列入规划,激活各类沉睡资源,实现各类要素配置的最大化。这些先进理念和科学做法对于我们统筹推进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做大做强富民支柱产业和有效增加群众的收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提供了现实选择路径。

四要学习他们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做强特优产业,提升县域经济水平,定西的脱贫之路才会更加精准坚实。在谋划项目和产业发展中,贵州放眼全球全国,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对接全国、全省重大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用好各类开放平台,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大循环,不仅在“优中做优”上作文章,更是在“无中生有”上下功夫,不仅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全域旅游产业,更是在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上精雕细琢,做到极致。通过实地参观,我们感到他们把气候资源、山水风光、民俗村落等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通过集体产权改革,用活用足“三变+”,做好“加法”的融合式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的乘法效应,在有效的空间,以最短的时间培育做大做强的区域富民主导产业,为我们拓展“三变”空间和领域,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产业扶贫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工作建议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核心是打造“股份农民”,通过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的“双轮驱动”,有效活化了要素资源,实现了“产业连体”“股权连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性,极具制度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结合定西实际,以贵州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悟所得指导改进我市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三变”改革和“三农”工作等,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出招发力。

一要大力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毕节、六盘水等地一系列成功经验和显著成效的背后,是思想的大解放,改革创新的前提也是解放思想。一定意义上讲,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因此,全市上下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同志要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形成“思想变、思维变、思路变,领导变、部门变、干部变,政策变、环境变、方法变”的工作格局。要认识到后发也是优势、弯道也能超车,要坚定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持续发扬“三苦”精神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满怀激情干工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认识到定西地域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山丘、每一片树林、每一条河流、每一种风土人情、每一处乡土文化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只要我们观念跟得上、方法对得上,都会创造性地转化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宣传、组织部门要结合宣讲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中切实开展“解放思想、创新实干”的思想大讨论活动。

二要以脱贫攻坚统揽各领域工作。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全市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都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都向脱贫攻坚聚合,用铁的肩膀扛起脱贫责任、以铁的手腕抓牢脱贫任务,以“三变”改革补齐脱贫攻坚短板,以最高站位、最大力度、最强保障,坚决啃下“硬骨头”。实行市、县、乡、村四级干部整体联动,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行动,认真督导全市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结对帮扶对象家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作用,真正把脱贫攻坚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三要发挥党建引领。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引领作用。要借鉴贵州“实体建在组织上、支部建在产业上、能人聚在党旗下”和“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镶在产业中、农民富在产业里”的成功经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号召力、执行力,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部门要按照“核心在党组织,关键在激发活力,载体在发展产业,目标在实现脱贫”的思路,凝炼创新基层党建助推扶贫模式,全面推动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互促发力。同时,组织部门要完善考核体系,坚持结果导向、奖惩分明,实行正向激励,落实责任追究,促使全市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中锻炼培养干部,引导干部到基层去奋斗、到扶贫一线去显身手。

四要保护建设美丽生态。基础落后、生态脆弱的乌蒙山区和滇黔桂石漠化地区的成功实践,创造出了供全国学习借鉴的改革发展奇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更坚定了我们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的信心。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把保护生态作为扶贫开发的生命线贯穿到扶贫开发的全过程,把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保护和建设绿水青山,以“三变”改革推进生态资源价值化,让绿水青山变成增值增效的金山银山。由市发改委牵头,林业、农业、水利、住建、环保等部门配合,提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生态治理、全流域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年度目标任务,推动“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五要抓实“三变”改革。“三变”改革的本质是市场化发展产业中的股份合作,是农民与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三变”改革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改革的内容和形式是多变的,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是不变的。推进做实“三变”改革,要抓住资源资产确权核资、财政金融投入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支撑产业等关键环节。产业化的关键是资金,要借鉴六盘水“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的做法,一是财政部门要抓好涉农财政资金整合,探索制定涉农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办法,把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贫困户的股金,撬动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入股,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新格局,全面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作用。二是发改、金融等部门要注重发挥政府平台公司投融资的牵引作用,链接农村资源和社会资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三变”产业扶贫基金,谋划储备“三变”项目,创新金融扶贫信贷产品,解决“三变”项目建设和产业扶贫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三是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为敢于变革的干部撑腰鼓劲,以体制机制保障基层干部不敢变的问题;扶贫办要重点围绕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如何开展“三变”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改革办要重点聚焦脱贫攻坚,开展“三变”改革各领域、各环节机制创新,并与市“三变”办商定,在各县区具有一定改革基础的乡村开展先期试点工作,总结积累经验,待成熟后在全市复制推广。

六要全域融合发展产业。产业是“三变”改革的关键支撑和脱贫的核心。要坚持产业强市,借鉴毕节市“五全六化”全域发展的理念,立足市情实际和资源禀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脱贫攻坚为导向,无中生有抓项目,按照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贫困村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和发展壮大中药材、马铃薯、草牧、蔬菜、林果等产业,把特色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要推进产业融合,既要促进农业内部的融合,全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更要加快农业与文化、旅游等的融合,打造一批示范性田园综合体和“微田园”示范点,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七要补齐集体经济短板。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定西脱贫指标中的突出短板,不少贫困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六盘水市通过“三变”改革,全面消除了“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最高的达1031万元,最低的也在5万元以上。定西要实现所有贫困村都拥有不少于5万元集体收入的目标,只有通过“三变”改革来实现。首先要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摸清村集体“家底”。农业部门要结合农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掌握村集体所属的耕地、林地、草地、“四荒地”等土地资源,坚决杜绝集体资源被个人所占用。要制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摸清存量,全面开展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核实工作,全面梳理和分清835种资源要素,要做实确权,明晰产权,一村一册,做好成员身份界定和折股量化,建立可变要素台账,为“三变”改革夯实基础。要完善推广陇西县建设农村产业交易中心的做法,指导各县区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财政部门要建立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后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利用大数据精准掌握村集体和贫困户在“三变”改革中的获益情况,加强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的审计、监督,确保项目资金依法规范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八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贫困群众是脱贫的主体。要借鉴“三变+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扶贫”的培训模式,学习贵州“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的成功做法,改变我市传统的“三讲三送”和农村党员“冬训”等教育形式,全市所有的村都要建立富有定西特色、适应定西农民的新时代脱贫攻坚讲习所。由组织、宣传、编制、人社、民政部门拿出设立讲习所的具体方案,重点解决机构设置、资源整合、教员构成、授课内容、组织形式等问题,以农民愿意接受易于理解的“课堂式集中讲习+互动式分散讲习”的方式,采用发放培训券形式为贫困农户提供菜单式精准培训,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从而唤醒农民主体意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九要加强村级监督治理。要把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体建设,防止出现农民富裕了、文明没落了的现象发生。要坚持村民自治和法治、德治相统一的原则,加强村级治理。宣传部门要做好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农民,引导农村移风易俗,完善乡规民约,开展文明村户创建评选活动。组织、人社部门要拿出具体办法,借鉴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招录事业干部到村担任文书的做法,探索让乡镇驻村干部担任村文书、管章管账,开展日常事务服务,村干部重点负责宣传动员群众、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主业,进而规范村级用章用钱和议事决策程序,监督村级权力运行,加强村级廉政建设。各行政村党组织要建立奖勤罚懒的制度办法,激励农民积极投身产业发展和村级公共事务,争先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十要改进督查落实制度。督查工作要聚焦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创新完善督查体制机制,探索给督查组授予工作组织协调权、工作实绩评议权、专项工作查办权、干部任用建议权、奖励惩罚建议权,真正让督查组敢唱“黑脸”,敢碰“钉子”,摸实情、看实效、讲真话,及时反馈情况、提出建议,确保督查工作的准确性。组织部门要抽调后备干部和新提拔的优秀干部有计划、有选择地选派到督查部门挂职锻炼,着力解决督查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网上督查和组建第三方督查,充分发挥电子督查和公众监督作用,构建全方位、多视角督查体系,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