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着重围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打出“帮”“转”“扶”组合拳,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一是帮助改善基础条件,提供激发内生动力的支撑。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全面摸排村情实际,立足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联系协调项目主管部门,以提升贫困村基础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支持村社道路、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建设,为产业发展、持续脱贫提供必要条件。金钟镇尖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张治忠同志在调研时发现,尖子村养猪农户较多,饲料需求较大,但村上缺少动力电没有饲料加工点,经多次联系协调电力部门,为尖子村接通了动力电,并积极动员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包得荣办起饲料加工点,既方便了尖子村群众,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二是促进转变发展观念,奠定激发内生动力的基础。着重帮助贫困群众培育现代发展理念,加快融入现代市场体系,增强贫困户的发展意愿,提振“精气神”。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摒弃“等靠要”思想,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东泉乡本本湾村属高寒二阴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当归,但由于普遍缺乏种植技术,村民思想观念比较守旧,长期以来主要种植蚕豆、燕麦、马铃薯等农作物,本本湾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兴智任职后,通过广泛动员和言传身教,积极动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试点地膜当归种植,示范户当年收入翻了好几番,起到了很大的示范作用。
三是着力注重智力扶持,找准激发内生动力的路径。注重融智服务,变“送钱、送物”为“送经验、送技术”,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获得市场需要的生产能力。努力在扶贫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盐井镇立桥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庆杰深入调研后认识到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具有较好的前景和效益,协调县农业畜牧部门举办中蜂养殖培训班2期受益28户。同时,在他的牵桥引线下,北京客商与立桥山养蜂基地签订常年合作合同,每年预购500斤以上的土蜂蜜,拓展了蜂蜜的销售渠道。立桥山村的中蜂养殖户由原来的13户发展到28户,蜂箱由原来的240箱发展到如今的560箱,加快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步伐。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