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LOGO

天下贵清  康养漳县
图标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 他山之石

宁县:实施“好人治村、能人强村”工程

发布时间:2016年8月11日来源:甘肃党建网 作者: 点击:

宁县实施“好人治村”“能人强村”工程,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村级党组织逐步成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严格标准,多条途径“储”。针对村级班子和村干部思想僵化、年龄老化、宗旨淡化、能力弱化等问题,探索实施以“管理型好人、致富型能人进村级班子”为主要内容的“好人治村”“能人强村”工程。按照“广储优选”的原则和“发展思路有识、开拓创新有胆、驾驭市场有能、科技富村有才、体贴群众有心、廉洁奉公有德”的“六有”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农村有一技之长的技术能手、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经营实业的企业主以及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学生等进行摸底筛选,建立了高质量的村级后备干部库,入库致富能人1116名。按照村干部职数1:3的比例,对思想进步、乐于为群众办事、群众威信较高的好人能人进行重点跟踪培养,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逐步吸收进村“两委”班子。培育好人、能人村干部119名,解决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

内选外引,多种渠道“选”。采取群众推荐、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等方式,择优内推产业致富能人进村班子;外引务工创业能人返乡创业;公推现任管理好人职务晋升;下派机关服务能人到村任职。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活动中,研究制定《宁县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管理办法》,按照“逢提必下”要求,选派乡镇科级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扶强村级班子,力促整顿提升。结合精准扶贫,择优选派43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将68名大学生村官全部调整到贫困村工作,抽调451名干部组成6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长驻贫困村开展工作。

强化培训,多轮驱动“育”。分级、分层、分类落实培养措施,按照“先给舞台、再给位子,先当配角、再当主角,先挑担子、再给身份”的递进培养模式,首先把好人能人培养成党员,再把好人能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最后把好人型能人型村干部培养成党组织书记,让其多岗位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组织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坚持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村干部集中轮训,将“两学一做”、精准扶贫、文明礼仪等纳入培训内容,灵活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积极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实施果蔬种植实用人才引领项目,选派200多人赴杨凌参观学习苹果、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择优选派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到山东、上海、河南等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感受差距,开拓视野。县委常委会坚持每年专题审定党员干部培训轮训计划,讨论安排培训班次和课程设置。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整理编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知应会知识简明读本》等教材,建立县委书记讲专题党课、组织部长讲党务知识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每年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专题培训34期,培训干部200人以上。

搭建平台,多管齐下“用”。充分发挥理清思路上的引领作用,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搞调研、定目标、谋发展,为所在村谋划符合村情、科学务实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上的带动作用,依托自身信息、资金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创办合作组织、领办产业协会、建办民营企业等,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作,带领群众发展富民产业。充分发挥兴办实事上的主力作用,通过争取项目扶持、个人垫资、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等方式,带领群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公益事业,改善农村现状面貌。充分发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的主导作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全县好人能人村干部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9个,实现经济收入600多万元,涌现出30多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典型村,一大批后进村、贫困村变成了先进村、明星村。

提高待遇,多措并举“留”。全方位落实提高待遇,关心关注成长进步,使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经济上有看头,离任后有想头。先后推选11人考录公务员,选拔13人担任乡镇党委委员。建立村干部报酬逐年增长机制,每人达到2万元。制定出台《宁县村级班子及村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对好人能人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动态监管,坚持每年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村干部,培育树立先进典型。认真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及时足额拨付政府配套资金,参保率和待遇发放率均达到100%,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激发了队伍活力。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