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贵清山景区,感受大山的险峻,品尝农家美味,感受淳朴的民风……今年开春以来,地处漳县东南部大山深处的新寺镇青瓦寺村热闹了起来。每到节假日、双休日,便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游客来到这里,欣赏深山古寺的清幽静谧,体验青山秀水的田园风光,品尝绿色天然的农家风味,惬意的田园生活让城里人流连忘返。
据悉,这是漳县县委、县政府在新一轮的脱贫攻坚行动中,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新路径,把农村特有的“青山秀水”变为农民“摇钱树”的一项新举措。
大山深处的青瓦寺村是贵清山景区的一个小村庄,也是一处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水流村边的世外桃源。在青瓦寺村的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乡土气息的农家乐广告牌和干净整洁的新农村。站在村口处远远望去,青瓦寺村沉寂在大山的怀抱中,一条小河缓缓从村前流过,背后高耸的大山奇峰突起,高大树木,绿树成荫的村间小路,曾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木车水磨被遗忘在村庄的角落。沿着平坦的村道走去,穿过高大的贵清山门,路边是争春的野草野花,耳边聆听着山雀的鸣叫和潺潺的水声,前人在峡谷中巨石上留下的诗作依稀可见……再往深处,是苍莽的原始森林。一路青山,一路绿水,一路的鸟语花香,更深远的山顶,是一座座宁静的庙宇。
难怪这里的村民说:“有大自然赐予的好山好水,有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双联干部的真帮实扶,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今年以来,漳县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新方法,制定出台了全县《旅游产业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紧紧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扶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着力打造集餐饮、住宿、娱乐、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给旅游扶贫村群众提供创业、就业、增收等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使旅游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乡村旅游致富农家。把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和支持景区周边及沿线村镇贫困群众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经济,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2015年,新建农家乐105户,带动贫困群众就业570人,依托旅游产业实现4500人脱贫,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80万元,增长25.5%。2015年新改建的农家乐基本实现房间整洁、床铺整洁、用具整洁、厨具整洁、餐具整洁的“五洁”标准和有电视机、电话机、电脑、饮水机(烧水器)、水冲式卫生间、热水器的“六有”目标,户均年营业额达到12万元以上。对有意愿参与遮阳山观光马队服务的50户贫困户每户派发1匹骏马,纳入遮阳山观光服务马队,实现旅游旺季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
产业带动助农增收。围绕旅游后续产品开发,不断加强对从事奇石根雕、手工编织等特色手工艺品,中药材、沙棘、蚕豆、马铃薯等绿色农产品开发等龙头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的扶持力度,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在贵清山、遮阳山停车场设立旅游购物摊点及货架35个,优先提供给当地贫困户,并给予贫困户免摊位费的优惠政策,销售手工编织品、奇石根雕、中药材、沙棘、保健盐等土特产,平均月营业额达到2500元以上。鼓励引导景区附近妇女参与手工编织,并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批发和零售,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扶贫试点典型引领。为了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突出作用,在对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旅游资源、农业特色、民俗文化、手工艺品、基础条件等不同情况,列出相应的项目建设计划,并选择一批具有特色的村庄进行旅游扶贫试点,扩大贫困人口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数,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实现旅游扶贫目标。围绕蚕豆、油菜、当归等传统产业营销,开办网店2家,月销售额达到2000以上。协调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1户55万元,新建农家乐示范点5个,户均年营业额均在12万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大自然赋予漳县的一座座小山村神奇的魅力,红红火火的乡村旅游更是让这里的古村落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