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行动以来,漳县坚持分类施策、因村制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积极推动村域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融合,在交通沿线村、浅山区村、深山区村、贫困村探索建立了“支部+X”党建发展模式,有效拓宽了农民群众收入渠道,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发展进程。
一是支部+公司。利用交通沿线村靠近城区、信息量大、区位优越的资源优势以及城区带来的巨大商机,大力推进村级组织创新,依托优势企业和产业,实行“支部+公司”的模式,把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引进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支部主要负责提供政策、证照办理以及农民培训、劳务、党员包扶贫困户等服务。企业主要抓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及农产品销售、收购等方面工作。支部、公司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着力将交通沿线村打造成中心村带动示范区。2014年新寺镇青瓦寺村党支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山东省三木集团公司,建设甘肃国家森林公园贵清山植物园,总投资12亿元,规划用地300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流转土地1100余亩,每亩租金1000元,涉及该村5个社227户农户,整理观赏道路1200米,修建河堤600米,整理渠道2800米。村党支部制作了用工卡,采取编号排序、轮流打工的方式,优先使用280名当地贫困户务工,人均月收入达到2400元,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二是支部+合作社。在浅山区村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力度,依托种养殖等产业,按照“支部+合作社(协会)”的发展模式,采取党支部创办、领办等方式,把党员骨干、专业大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农户用土地或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通过村党组织牵线搭桥,合作社(协会)定期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科学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发展现代农业、加工、种养殖等产业,努力形成贫困户脱贫、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增强、合作社(协会)增效的“三赢”新格局,着力将浅山区村打造成特色产业发展区。草滩乡闫沟村党支部依托本村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珍珠鸡特色养殖产业,注册成立草滩乡恒发珍珠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45万元,吸纳会员10名,养殖珍珠鸡3000多只,实行统一指导、统一饲料、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申请注册了贵清恒发商标,常年供应县城、定西、兰州等地的各大宾馆、饭店,每年为珍珠鸡养殖户纯增收入10000多元,户均增收1000元,珍珠鸡养殖的知名度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三是支部+基地。在深山区村党支部以产业基地为依托,把蚕豆种植、中药材种植、育苗培育等产业骨干聚集起来,按照统一规划产业用地、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扶持政策等措施,依托特色产业挂靠农产品加工、销售,当好原料基地和第一车间,把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一村一品的示范点,以此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组织深山区村党支部书记到市内外先进村参观学习,开阔眼界,理清路子。结合“百千万”人才支农富民计划,组建专门技术服务队,推广应用专家人才便民服务卡,为基地提供技术跟踪指导和服务,着力将深山区村打造成产业发展示范区。利用该乡土地多的资源优势,按照“创办一个基地,带动一项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思路,聚集韩川村、黄河村育苗种植户,投资200多万,流转土地300多亩,成立了“信息互通、技术互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育苗培育种植示范基地,种植云杉等苗木70余万株,解决了当地8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初步形成了以云杉育苗培育为主体,油松等多种地域特色明显、抗逆性强的苗木品种为辅助的育苗培育格局,预计育苗收入在2100万以上,农户劳务收入182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
四是支部+互助金。结合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先后在12个乡镇的42个贫困村建立了“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的村级扶贫互助协会,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加入互助资金协会。按照产业相近、兴趣相投、互惠共赢要求,以村级党员干部或致富能人+普通群众为模式,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联保小组。村党支部按照“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要求,支持农民发展种养加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着力将贫困村打造成精准扶贫示范村。大草滩乡石咀村村民石玉柱,家庭比较困难,村上了解到情况后,认为他肯学有知识,本村发展种植的中药材幼苗价格昂贵,存在商机,支持他申请资金5000元,帮助他发展种植当归、黄芪幼苗,不仅解决了本村购买中药材幼苗的难题,也为他找到了致富项目。目前,全县互助资金协会资金总规模已达78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55万元;加入互助协会农户1508户,累计发放借款529万元。今年计划投入资金565万元,成立31个互助资金协会,全县累计达到73个村。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