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漳县在继续巩固提高去年整顿的2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整合力量、集中精力,对今年排摸确定的1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集中重点整顿。
一是坚持从严要求,落实整治责任。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制度,由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双联单位负责人、选派干部联系帮扶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完成转化任务不脱钩。为充实帮扶工作力量,结合向全县贫困村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精心从省、市、县双联单位中选派61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着力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和整顿转化工作。帮包领导每周至少调度1次、每月至少到村现场指导1 次,“第一书记”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通过入户走访、每户必访方式,逐村“会诊”、找准“病因”,建立整治台账,明确整治目标、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县委采取听取汇报、明察暗访等方式了解整治情况,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发放整改通知单形式,限期整改。目前已开展专项督查2次,发放整改通知书18份,整改完成14份。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妥善解决矛盾。对整顿对象实行“一支一策”,对解决问题实行“一事一议”,逐项研究,分类整改。针对群众出行难、饮水难问题,采取财政安排一点、联系部门支持一点、乡镇统筹一点、村党组织自筹一点的办法,整合项目资金650多万元,修建、整治村社巷道20公里。针对活动场所面积狭小、功能不全的问题,整合村级活动场所、村卫生室、村文化室等项目资金210万元,对7个软弱涣散村阵地进行新建、改扩建。针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指导村级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促进村级各项事务公开公平公正。针对服务群众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以深化“365全天候、一联百全覆盖”贴心服务群众工作法为重点,全面落实联系群众“五个全覆盖”。实行驻村干部、村干部工作日集中办公、轮流值班和坐班服务制度,对具备条件的软弱涣散村全部配备了食宿设备。针对有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信访多的问题,由县委政法委、县信访局等对口单位直接联系、帮助解决。
三是坚持选任标准,配强“两委”班子。结合“能人引领、强村带动”工程,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农民群众信得过”的标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对管理经验不足的3个村“两委”班子,从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到村兼任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帮带指导。对不宜继续任职的2名村书记、3名村副书记,由乡镇党委书记逐一谈心谈话,动员其主动让贤。把6名能力强、群众认可、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年轻党员作为后备干部,让其先行进入村“两委”工作,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赴外考察等方式,开展软弱涣散村干部教育培训,先后有15名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了省委党校和县委党校村干部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素质。
四是坚持跟踪了解,实行动态管理。对已转化升级的村级党组织,建立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跟踪制度,实行“乡镇党委+组织部”双重跟踪管理,一方面由乡镇包村领导干部负责联系工作,每季度向乡镇党委报告该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工作情况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乡村予以解决;另一方面由县委组织部结合基层党建常规工作、重点工作督查,每季度对整顿转化后的村进行一次抽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发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切实巩固整顿转化工作成果。同时,结合“双管村官”制度,强化对软弱涣散村干部的工作业绩考评,对业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