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LOGO

天下贵清  康养漳县
图标 当前位置:首页 > 漳县动态 > 漳县动态

大美漳县唱响“致富歌”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1日来源:一点定西网 作者: 点击:

大美漳县唱响“致富歌”

——漳县依托灾后重建培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一座座崭新漂亮的“农家乐”依次排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首尾相连,一样样时髦家具摆满了厅堂卧室,一阵阵歌声荡漾在幼儿综合服务中心……时下,走进漳县大草滩乡小林安置点集中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目前,全县136个村已建成“千村美丽”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2个、县级示范村65个,将5个重灾村、11个集中安置点建设成“美丽乡村”精品村。

 

7.22灾后重建催生“美丽小镇”

 

漳县小林集中安置点位于漳县火车站境内,这个安置点安置群众61户,现已全部入住。小林安置点是省政府确定的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小城镇。为了贯彻李克强总理把兰渝铁路漳县火车站周边建设成秀美小城镇暨刘伟平省长把漳县火车站小城镇打造成遮阳山休闲小镇的精神,漳县依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漳县大草滩地震灾后重建规划。

漳县大草滩乡党委书记霍立云说:“我们依托把火车站小城镇打造成旅游休闲小镇定位和思路,有针对性的对群众进行产业技能培训,重点发展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旅游服务项目,努力把这里打造成国家4A级风景区遮阳山的服务基地,让群众生活有产业支撑,实现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

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说起自己的脱贫之路,遮阳山马队队长张三哥高兴地说:“经过灾后重建,我们村的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该县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按照高起点定位、一次性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对136个村整体进行规划,全县76%的农户告别了房屋老旧的历史,实现了“白墙青瓦坡屋顶”的崭新建筑风貌;在国道212沿线、漳河流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清山、遮阳山沿线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长廊,绿化、美化、亮化一步到位。整合灾后重建及相关项目资金15.5亿元,撬动群众自筹资金4.8亿元,开展了以“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积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青瓦寺村和新联村分别坐落在风光旖旎的贵清山和遮阳山脚下,新联村又是“千村美丽”省级示范村。两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据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冯虎明介绍,灾后重建以来,县上先后为新联村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扶持了50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投入扶贫资金42万元,扶持贫困户60户,投放良种马60匹、建暖棚60座。现在的新联村,已俨然发展成了一个“农家乐”专业村。

常年工作在贵清山峡口的窦引平道出了群众的新变化,过去,大多数农民对生活垃圾都是随手一扔,靠沟倒在沟里,临河丢到河里,靠路扔在路边,既污染环境,又影响村容村貌。

 

绿色产业为“美丽山村”再添生机

 

“精准扶贫,妇联不甘落后,妇女不能掉队。”漳县妇联多次举办了支持精准扶贫“陇原巧手”手工编织培训暨订单签约仪式。

据该县妇联主席杜慧娟介绍:“我们通过开展妇女手工编织培训,培训妇女5000余名,实现年销售收入200多万元,辐射带动全县近3000多名妇女创业就业。”目前,手工编织已成为全县妇女农闲时节致富脱贫的产业。

漳县紧盯“六个精准”,统筹各方力量,将产业开发、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项目向贫困村集中,将32%的贫困村建成了“美丽乡村”。结合乡情村情,按照群众意愿,大力发展中药材、蚕豆、沙棘等特色主导产业和妇女手工编织、电子商务等新型富民产业,实现了“一户一品、一村一景、凸显特色、各展其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同时,该县还在特色种植产业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乌龙头产业方面,草滩乡2015年种植面积达5000亩,三年后开始进入盛产期,参与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可增收1.4万元。核桃产业方面,已在7个乡镇规划建立漳县优质核桃种植基地10000亩,目前已完成种植6882亩,贫困户在旺果期平均将从核桃产业中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牡丹产业方面,在3个乡镇规划建设种植示范园、产品加工园、科研培育园3个园地,目前已示范套种油用牡丹200亩,建立油用牡丹育苗基地100亩,育苗30万株。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