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阳镇立足产业发展实际,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主线,按照“支部+”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实践,采取支部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基地联动、群众参与的方式,不断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推进精准扶贫进程。
一是推行“支部+企业+农户”模式。针对农户分散经营难以发挥效益、产品质量低难以占领市场的现状,结合资源优势,探索推行“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置换等多种方式,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实现了土地的集约经营,规模化种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了新的途径。如新庄门村党总支部积极引进漳县盛世牡丹有限公司,建设以牡丹为主的“一区四园”,规划总面积2万亩,项目总投资3亿元,目前在新庄门村塔坪社流转土地265亩,每亩每年租金800元,种植油用牡丹、观赏牡丹、优质核桃及栽植云杉、油松等行道树10000多株,吸纳当地近40名劳动力在牡丹种植基地就业,每人每天可获得80—100元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群众收入。
二是推行“支部+能人+农户”模式。村党组织充分发挥能人懂技术、信息灵的优势,组织致富能人与贫困户结成1对1帮扶对子,通过面对面指导、电话咨询等方式,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镇46名致富能人与76户种养殖大户、138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解决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困难,鼓励贫困群众发展大棚韭菜、设施养殖等产业,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新庄门村赵家庙社致富能人赵汉民,结合本村建筑类人才较多的实际,牵头组建成立了建筑工程队,带领该村30多名贫困户在县城周边务工,平均每人每年收入1.8万元以上。
三是推行“支部+协会+农户”模式。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利用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将协会力量重点向贫困户聚焦,支持农户发展致富项目,实现支部建在协会上,协会办在实体上,实体联在农户上,有效促进协会发展和增加群众收入。如柯寨村以种植韭菜而闻名,但由于村民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种植,加之销路不畅、种植面积小、没有形成规模,2013年由村党总支牵头组建成立了柯寨村韭菜协会,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所种植韭菜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目前会员人数达到70多名,韭菜种植规模达700多亩1350座,辐射带动种植户400多户,仅韭菜种植每年可为菜农人均增收2700元。同时,协会定期邀请县农业专家开展大棚韭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培训,提高了群众种养殖技术。
四是推行“支部+扶贫资金+农户”模式。结合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项目,先后为300多户农户落实“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创业小额贷款1000多万元,发挥4个扶贫互助社作用,为农户发放贷款34万元,有效促进了全镇大棚韭菜、中药材和设施养殖产业的发展,缓解了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近期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5万元以内、3年以下的小额信贷支持,扶持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殖产业脱贫致富。如蔺家湾村村民潘七娃想通过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和发展肉羊养殖提高收入,由于缺少发展资金,种植规模一直上不去,养殖肉羊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村上扶贫互助社成立后,为他落实了10000元的扶贫互助资金,种植中药材4亩,养殖肉羊10只,年收入达到了2.4万元以上。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