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行动以来,东泉乡积极探索党建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发展功能,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基地”“支部+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精准扶贫进程。
一是支部+协会,培育特色产业。依托村级优势资源,由村党支部带头组建协会,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并支持群众参与管理,形成利益联合体,促进经济发展。如林泉村奇石、矿产资源丰富,40%以上的农户家中都收藏奇石或从事奇石加工,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路途又远,制约了发展步伐。今年6月,村党支部注册成立了林泉村奇石协会,采取“农户采集+协会加工”、“农户销售+协会促销”的方式,吸引了全村300多户农民成为协会会员,使收藏奇石农户年人均增收1200元。目前,在县城及周边乡镇开设奇石专业门店3家,从事加工专业技术人员16人,从事发掘寻石者300多人,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积极性。
二是支部+基地,推动规模经营。针对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利用率逐年下降的问题,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创新,把种养殖大户聚集起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的方式,带动群众经济发展,促进脱贫致富。如韩川村党支部针对该村多数土地资源闲置的现状,采取支部引导、群众自愿的形式,通过流转土地,大力发展育苗产业,并借助甘肃小笼山林业实验局黑虎林场的技术优势全程参与指导,在韩川、黄河等村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云杉等苗木70余万株,解决了当地8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初步形成了以云杉育苗培育为主体,油松等多种地域特色明显、抗逆性强的苗木品种为辅助的育苗培育格局,预计育苗收入在2100万以上,农户劳务收入182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
三是支部+合作社,助推产业发展。重点在支柱产业发展比较成熟但尚未建立合作社的村,由村党组织牵头,依托本村优势产业,把专业大户、党员骨干和部分群众组织起来,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合作社为依托、农户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如能岸村党支部依托本村养殖经营大户,大力发展小尾寒羊、优质静原鸡等养殖产业,注册成立了东泉乡牧兴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00多万,建成了占地面积100亩的养殖小区,引进小尾寒羊、山羊、当地基础母羊500多只、优质静原鸡300多只进行放养,种植白燕麦、紫花苜蓿近1000亩,通过了“牧兴”农产品绿色及无公害认证,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当地100多名劳动力就业,覆盖当地350户农民长期供应饲料,每户每年增加1300元。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