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漳县着力在搭建服务平台、建强组织网络、优化服务力量、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搭建服务平台。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从“建、管、用”三个环节入手,按照应建全建、应修全修、应配套全配套的目标,不断加大村级阵地建设和改造提升力度。全县136个村级活动场所中,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40个,占29.4%。村、社区实现了“五个全覆盖”目标。并持续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和“两新”组织党组织晋档升级工作,扩大先进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规范活动场所建设,实现“一室六有两栏”目标。二是加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起以县行政服务大厅为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为基础、村民小组服务点为依托的四级联动、上下贯通的便民服务体系网络。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136个,村民小组服务点632个,充分利用党代表工作室等平台,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实行定时定点接访制度,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合理诉求。三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把15个县直涉农部门及乡镇民生救助、司法调解、计生服务等方面的办事流程、业务人员、咨询电话等内容统一印制成“民情联系卡”、“民情服务册”发放使用到4万多户群众,接受“点名服务”。建立了党员信息平台、网络“飞信”、“微信”等信息服务平台,定期为群众提供惠农资金查询、政策法规、种养技术、气象信息等信息服务。
二、建强组织网络。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采取在产业链上设置组织、发展片上设置组织、管理网上设置组织、民情线上设置组织的“四设”方式,探索建立“村村、村企、村居”联建模式,优化组织结构。在城东、城西社区整合辖区机关单位资源,实行大工委制,有效发挥党组织作用;在殪虎桥乡龙架月村成立了联合党总支部,坚持“五不变”,下辖行政党支部和产业党支部,引领带动。二是推进党组织升格。根据区域、规模、产业布局和党员分布等情况,推进村(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升格,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组织延伸到农村和城市基层各个角落。全县新组建产业党小组54个,8个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三是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作用发挥,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办法,实现党的组织有效覆盖、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双覆盖”。目前,农村学校、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了90%、30.8%、90.8%。
三、优化服务力量。一是选派结合优化班子。结合“能人引领、强村带动”工程,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农民群众信得过”的标准,采取“两推一选”、上级党组织选派等方式,着力优化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结合村“两委”换届,将180名致富能人推选进村“两委”班子,其中30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7名担任村委会主任。省、市、县选派26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双联村或贫困村第一书记或常务副书记,从乡镇机关选派41名乡镇党委委员或副科级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二是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围绕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工作能力“两个目标”,对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分层、基地、网络培训的“2+4”培训模式。依托县乡党校、县农广校、远教站点等培训平台,以现场体验、互动交流为主要教学形式,每年分期分批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农村党员骨干进行专题教育培训,建立了党员教育管理县委常委讲党课制度。三是强化激励增强活力。从加强和改进村班子和村干部管理、考核入手,建立推行以“双诺”、“双评”、“双挂钩”为主要内容的“双管村官”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对村干部实行年度目标承诺和岗位目标承诺“双诺”,开展乡镇党委评议和党员群众测评“双评”,把考核结果与工资报酬、进退留转“双挂钩”。每年初,结合考评结果,在全县确定30%的村级班子为优秀班子,村党组织书记直接奖励2000元。
四、创新服务载体。在农村,深入开展“365全天候、一联百全覆盖”贴心为民活动。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以“三平台”、“六机制”、“五台帐”和1名基层干部联系服务100户群众为主要内容的“365全天候、一联百全覆盖”贴心为民活动,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全县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服务片区578个,449名驻村干部联系772个村民小组39416户,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5686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2082件。实现了“联系群众、便民服务、上门走访、民情了解、民事销号”“五个全覆盖”。特别是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400多名驻村联户干部按照联系服务片区,全程参与重建工作,促进重建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在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划片包干、按人定户”的原则,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在不突破原有社区辖区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辖区人口数、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驻社区单位分布等情况,以楼院、居民小区和企事业单位为基础,将全县5个社区划分为26个网格,并为每个网格区域配备3-5名联系服务干部为网格责任人,并确定一定数量的困难户、贫困户,每月对联系户走访1次。以网格内社区党员为成员,每个网格建立一个党小组,由社区党支部成员兼任网格党小组长,负责开展网格党员教育培训、发展党员等工作。在机关,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活动。在千名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基础上,以“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为主题,开展“结对共建献爱心、立足岗位大奉献、走访慰问暖民心、政策法规进万家、平安社区促和谐”“五大活动”。并要求每个社区每月至少开展2次以上大型集中服务活动,每名党员每月至少到社区参与1次以上志愿活动。并配套建立了在职党员进社区评议制度,通过社区党组织、党员群众、单位党组织三级评议,促进履职,并定期公开党员承诺内容,接受群众监督。累计开展集中服务42次,参与人数达2915人次,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实事1026件。
五、健全服务保障。一是建立完善工作责任机制。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每年由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党(工)委书记向县委,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向乡镇党委,县直各单位党支部书记向上级党工委作专项述职,进一步靠实了党组织书记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责任。二是建立承诺评议机制。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根据本行业、本系统的实际,科学定诺、公开承诺、扎实践诺。并综合利用领导点评、党内互评、群众评议等方式,全面评议承诺践行情况,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三是建立工作考评奖惩制度。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实行一月一查、一季一评、一年一通报制度,对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予以批评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