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

中共漳县委员会组织部LOGO

天下贵清  康养漳县
图标 当前位置:首页 > 组工动态 > 组工动态

漳县武阳镇“三管齐下”着力推动党委中心工作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3月6日来源: 作者: 点击:

    近年来,定西市漳县武阳镇党委以抓党建促发展、抓班子强队伍为重点,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整体推进,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是多措并举,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实施“能人引领、强村带动”工程,建立完善105名致富能人档案,严格村“两委”换届程序,推选4名致富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推动本村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引领群众通过蔬菜种植、特色养殖和劳务输出增收致富。坚持把提升后进村党组织战斗力作为班子建设的重点,通过市县下派和镇党委选派,先后有12名年轻优秀党员干部到后进村和产业发展薄弱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常务副书记或副书记。将24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纳入人才信息库,定期培训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保持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注重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在“建、管、学、用”上下功夫,以全省远程教育站点改造工程为契机,新建卫星模式站点4个、电信模式站点2个,实现12个村、2个社区远教站点全覆盖,建成学用转化实践基地3个,带动了600多名群众致富。着力在人才的推选、培训、扶持和使用上下功夫。对全镇356名各类实用人才建档立卡,举办种养殖等培训252000多人()。引导创办“支部引领型合作社”和“能人带动型合作社”9个,建成人才培训基地3个,初步建立了市县专家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双层梯次培训体系。同时,镇党委按照对年久失修的村新建一批、有阵地但设施简陋的村改建提高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规范提高一批的“三个一批”工作思路,投入资金120万元高标准建成集便民服务、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2个,改造提升2个。按照“资源整合、一室多用”的原则,创建了3个党代表红旗工作室。全镇105名党代表接待党员群众600多人(次),征求意见建议共280多条,逐一进行办理落实。

    二是创新思路,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为了畅通居民诉求渠道,零距离倾听党员群众的心声,帮助党员群众解决急难问题,武阳镇城西社区创新载体开展了“167红色网格”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即打造1个平台(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构建6级网络体系(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将辖区按照党小组划分为7个网格,确定7名社区工作人员为每个网格责任人,负责本网格全面工作。每个网格上成立党小组,由党小组组长担任网格管理员,在网格责任人的指导下具体开展各项工作;将社区的12名党代表、党员中心户和97名党员划分到7个网格担任网格信息员,每名党员负责联系网格内的2030户居民,负责网格内社情民意调查、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民主法制监督、便民服务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反馈等工作。武阳镇城西社区自推行网络化管理以来,不仅社区事务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而且开展了针对性服务,实现了社区服务重心的下移,管理职能的下沉。社区的服务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更贴近居民、更有深度,条块结合、化整为零、做到了无缝隙覆盖。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提高了服务效率,畅通了沟通渠道,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167红色网格”成为联系居民的情感桥梁、代办事务的服务站、化解矛盾的调解室、救助解难的避风港。

    三是优化服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群众满意率作为为民服务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打造服务平台,提高群众满意率。规范运行镇、村、社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12个村全部设立“365”便民服务代办点,驻村干部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全天候为群众代办事务。38名驻村干部联系12个村3762户群众开展贴心服务,制作发放“便民卡”4000多张,收集意见建议200多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00多件,农村低保等700多万元各类强农惠农资金及时规范发放,群众满意率98%以上。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公共基础设施。通过能人带动、党组织引领,武阳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大棚韭菜、双垄沟播玉米、中药材种植和牛羊鸡养殖等主导产业优势凸显,2013投资372万元新建韭菜大棚500座,完成了新庄门暖棚养羊项目,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45元,增长18%。努力改善农村公共基础条件,投资567.32万元硬化砂化村道830公里,衬砌7公里南渠主渠道和31.58公里田间渠系,新修建防洪河堤400。为方便群众出行和亮化村容村貌,柯寨村投资30万元安装45盏太阳能路灯。

上篇:

下篇: